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作用機制與路徑探索
時間:2021-07-02 21:28 點擊次數: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作用機制與路徑探索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刊:由中國區域經濟學會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本刊秉持“創新區域經濟理論,服務區域經濟實踐,探析區域經濟政策,總結區域發展經驗”的辦刊理念,致力于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為區域經濟研究順利開展提供新平臺。
作者簡介:郝壽義,男,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天津300000)。
馬洪福,男,天津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研究院講師(天津 300000)。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化、智能化、共享化引領城市建設走向新型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新時代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趨勢和高級階段。2015年12月,中央網信辦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指出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城市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成為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融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共同話題和必然選擇,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融合劑——數據資源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要素。資源開放共享則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其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利用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數據聚變是驅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引擎和新動能。然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數據壁壘、資金短缺、運營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本文基于對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探究在信息和大數據時代,如何在多維數據聚合新空間——智慧城市中發揮數據資源價值的途徑,進而助推城市可持續發展。